高中时,陈健便是乔布斯迷弟。大学时他发起“海盗社”,请来工程师、设计师做讲座。2013年毕业后,他去到一家文创众筹公司“JUE.SO”(以下称为“觉”)。由于资金链断裂、CEO出走,他带领团队转型,寻求新的出路。
今年7月,转型后的“觉”上线,为创作人提供作品集管理工具和基于作品的轻销售工具。用户可以上传作品至平台,生成购买链接分享至社交圈。此外,“觉”还可以解决商品代工、发货及售后问题。
上线以来,平台聚集创作人员超过3000人,累计流水6万元。
注: 陈健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陈健接手“JUE.SO”时,公司百废待兴。由于资金链断裂,CEO带着技术离开。这个文创领域的众筹项目,正面临一场危机。
危机源于项目方向有问题。“仅通过众筹,只是解决了艺术品市场众多环节中的不痛不痒一环。”
此前,陈健拜访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他看到了非常漂亮的作品,被一些出色的工业设计所震撼。但同时,他发现,“这些东西上不了众筹,为什么那么多好的创意好的设计要被埋没呢?”
转型迫在眉睫,陈健带着团队一边收拾残局,一边摸索前路。
◆ 团队的小伙伴
艺术家的反馈给了陈健灵感。去年10月,在和设计师沟通中他发现,无论工业设计师还是交互设计师,他们都需要一个云端存储管理工具。
市面上有类似工具,但情况不容乐观。Dropbox在国内被封,百度云没有Mac端,这给了觉可乘之机。陈健初步了解市场,认为前景可观。仅以中国八大美院为例,24~35岁年龄段的毕业生一共有45万。
“既然程序员有GitHub(程序员管理代码的平台),那设计师、艺术家为什么不能有一个GitHub呢?”基于这一点,团队开始丰富产品。
今年7月,产品体系初步完善,包含作品集管理云工具和销售工具。“我们用云工具吸引用户留存,用销售工具帮助他们赚钱。”
云工具给创作产生了诸多便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文件都可以放入专属文件库,系统自动分类。作品存储在云端,可以跨平台管理和展示。
而对创作者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版本控制”。作品集的每一次修改都可以自动保存,“用户能随时找到任一历史版本”。
◆ 每个作品集对应一个专属私密云盘
作品集管理之外,觉还推出销售工具,实现创作商业化。“创作人只管设计,其余交给我们。”
通过平台工具,创作者将作品集上架售卖。链接分享至社交圈,用户可打赏或者直接购买。
具体模式上,陈健将C2C和C2B2C模式相结合。“有能力的可以直接将创作变成商品,通过我们的工具售卖。”
但能稳定贩卖商品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被卡在制造环节。“我们可以联系工厂,解决生产、发货及售后问题。”
目前平台对接4家工厂,可以将画作加工成装饰画销售。“等模式验证后,未来会推出抱枕、茶杯等更多品类。”
截止7月底,平台聚集2821个创作人,累计售出5万元商品。8月推出的C2B2C模式,共计销售额10635元,创作人超过3000人。
盈利模式上,创作人使用JUE.SO的供应链服务,需缴纳销售额的15%作为服务佣金。同时平台还会签约极具潜力的创作人,进行利益分成。
陈健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正与伦敦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海外院校商讨合作,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云工具。“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具备价格优势。”陈健估算,一旦产品覆盖4000个学生,团队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小宇宙。”最初,被这一理念吸引,陈健加入了“觉”。现在,他要带着这一理念探索产品更多的可能性。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罗正臣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