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ybike创始人赵文旺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导语
赵文旺的办公室摆放着十多辆不同的自行车,每辆车的后轮处都安装着一个智能锁。有了这台智能锁,任何一辆普通自行车都能成为无桩单车。他计划以此杀入共享单车领域。
去年6月,赵文旺成立Joybike,自主研发了可安装于不同自行车的智能车锁。他准备一边改造二三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使之从有桩变为无桩;一边与飞鸽自行车合作,生产不同类型的自行车(亲子车、男车、女车等),将其作为自有车辆投向一线城市。
注: 赵文旺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正文
在做车锁之前,赵文旺已经做了10年的“锁”,不过锁住的不是自行车,而是信息。做了多年的U盾等信息安全产品后,他也帮着政府研发公共自行车车桩。
去年4月,他受宁波方面邀请,带着“降低锁桩成本”的目的,考察了当地公共自行车。
当吃饭、打车都能拿出手机搞定时,整座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却要么在路上,要么固定在桩上。行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道上,他为找不到自行车而困惑。
赵文旺想到,“要做无桩自行车,装一个GPS,装一个锁。并且要少用配件,少动结构。我不想造车,而是想为每辆车增加一个智能设备,什么车都能用”。
但作为一个70后创业者,他更习惯算过账,确定成本可控、盈利可期,才会动手开干。他将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数据视作参照坐标。
“北京大约有6.8万辆公共自行车,每天骑行累计34万次。这个数字稍微打点折,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3次,应该是比较现实的。”
除了使用频率,公共自行车还会涉及到盗失率。“盗失率挺低的,不到10%,损害也不算严重。可以知道,运营成本不会有那么高,摊到每辆车上,最多增加10%的成本。”
赵文旺推算到,一辆车一天骑三次,一年下来就是900元(租金收入)。那这辆车的成本不能超过900元,不然账就算不过来了。细分来看,车辆成本大约五六百元,车锁成本约三百多元,再加上一百多元的运营维护成本。
6月,项目立项,Joybike成立。团队将重心投向了智能锁的研发,目标是做到适配大多数车型,成本控制为三百多元。
研发历时约10个月,智能车锁成型。车锁内含有互联网模块,可连接用户端的服务器,发送定位和接收指令。赵文旺称,除了高赛等特殊车型,该车锁可适配市面上九成的自行车。
有了车锁之后,他与二三线城市政府谈合作,目标是改良公共自行车这一存量市场。此外,团队还与飞鸽展开合作,后者将作为供应链生产不同类型的自行车。
赵文旺打算采取差异化的投放策略。例如,在校园投放相对低端的自行车;区别男车、女车等不同尺寸车型。而这些自行车只需装上智能车锁,即可投放运营。
目前,Joybike的App等软件研发已完成,车辆量产即将启动,预计每天产量可达到3000~5000辆。不同于公共自行车,Joybike自有车辆的投放战场将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批预计投放三四万辆车。
赵文旺的办公室位于北京西北部一处办公园区,他想了想说,“车辆少的时候不会大面积铺开。我们这个地方就很适合试点,距离每个地铁站都有两三公里,拥有超过10万的办公人群”。他希望,从这个地方起步,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单车路。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石晗旭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