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祥西”创始人徐飞(左)、方照(右)
文 | 铅笔道 记者 郝陶锐
►导语
2015年4月,经过半年多调研,徐飞和方照正式创办“禾祥西”。他们希望通过物联网、精细化种植等技术,高效率生产优质小番茄,并通过互联网运营手段,打造“禾祥西”小番茄品牌。
他们租下100余亩田地,建起“锯齿型”大棚,并利用“甜酸比”概念,通过数据模型与中央系统控制种植条件。由此培育出的小番茄皮薄水足,与传统小番茄相比,甜度(以蔗糖为基准的相对值)高出4~5,维生素、矿物质等指标高2~5倍,产量则高出两倍。
目前,“禾祥西”项目净资产在3000万元左右,旗下小番茄共有五个品种,其2.0版本将于本月下旬上线。
注: 徐飞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一口回忆引发再创业
“早知道这么难,我们可能不会做这个项目。”徐飞半开着玩笑,谈起了创办“禾祥西”的前因后果。
2014年10月,他刚从厦门大学毕业,已是年营收900万元的创业公司老板。上学时,他和学弟方照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数码科技服务”,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徐飞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走出学校。“学校就像一个襁褓,而我想在更大的范围里做生意。”于是,他开始筹划第二次创业。
这时,他想起在校期间认识的一位方教授,其拥有独特的非转基因小番茄培育技术,徐曾在实验室尝过一次,口感“前所未有”。“但这项技术最终只以论文、科研成果形式的形式呈现,没有落地。”
从农村走出来的徐飞不由得动了心思,能否用互联网改变农业?
他和合伙人方照,在母校的芙蓉湖畔谈了谈。他跟方讲起小时候,“青山、绿水,爷爷种的西红柿咬一口贼好吃”。
两人合计,团队是现成的,也有互联网创业经验,“不怕操不好盘”。
于是,他们一边和方教授联系,探讨“产学研”结合的可能性,一边着手调研。二人花了半年时间,熟悉政策、了解行情,收集国内外农业技术资料,走访了数个高新农业技术企业。
过程中,他们发现,“智利有车厘子,新西兰有奇异果”,但国内的水果品类里,缺乏世界性的知名产品。
不仅如此,农产品还往往缺乏品牌,除了褚橙之外,大部分都以产地作标识。“像五常大米、洛川苹果、平和蜜柚,这是很原始的做法。”
且在农业的上游生产环节,高新科学技术尚未进入。“农民大多靠天吃饭,农产品供给不稳定,对市场行情十分依赖。”
适逢此时,国家出台一系列“互联网+农业”的扶持政策文件,强调加速现代农业建设。这给了他们一针强心剂。
◆“禾祥西”团队
徐、方二人一致认为:十年以内,国内农业将实现升级转型,消费者会更加关注食材的健康、安全和营养,农产品的发展重点将由增加产量变为提升质量。
他想,如果能从配料、水肥到产品生产,从种植基地到物流、销售,建成一条龙的纵向产业链,一旦形成品牌,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015年4月,徐飞与方照再次合伙创业。
他们以厦门人心目中最小资的街道“禾祥西”命名项目,希望通过高科技小番茄种植技术,打造互联网小番茄品牌,以此传递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
拼搏8个月却遇寒潮
有此前的创业基础,徐飞对股权架构、团队组建等轻车熟路。可没想到,小番茄还没种,光是租地就快让他们跑断了腿。
由于政府部门在涉农建设方面要求严格,环保、城建等手续很多。而跟村民谈租约、办拆迁、沟通城管的流程则更复杂,“单是盖章就盖了一百多个”。
难归难,他们团队的动作一点不慢。几个月内,他们申报厦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市区两级政府856.07万元的财政支持;参加农业部牵头的中国青年创富创业大赛,拿下涉农产业组的优胜奖;种植基地搭建永久性大棚,完成降温、光照、水肥等设备的安装与联网。
同时,他还多次往返马来西亚,邀请一位著名农业专家兼任CTO。其曾是某纳斯达克上市的农企技术总监,管理过3万多亩农业基地,并在马来西亚拥有许多农场。
“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条件可以打动人家,”徐飞说,“就是靠一趟趟劝说,解释我们的思路,以此感动他。”
◆“禾祥西”团队参赛获优胜奖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禾祥西的种植基地和技术模型初步成型。
与传统的拱形大棚不同,“禾祥西”的大棚呈锯齿形,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照;同时,其“土壤”是将椰壳磨碎后制成的椰糠,置于由钢筋架离地面的种植槽中,并覆盖防虫地膜,阻止了由土壤到空气的虫害入侵途径。
同时,在种植条件上,通过在光照(时间、时长、强度等)、水肥(来源、浓度比、施用量、施用时间等)、温度、通风、植株生长阶段等多维度的控制实验,“禾祥西”整理出一套种植数据模型,通过设备联网,在中央系统进行集中控制。“这是我们的核心壁垒,为了保密,我们连专利都没有申请”,徐飞说。
11月,“禾祥西”首批试产小番茄接近成熟,徐开始策划推广活动。
他将自己的小番茄命名为“禾祥西红柿”。按他的想法,这次推广的重点是2016年元旦的众筹活动。围绕这个重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禾祥西”将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通过“一元试吃”活动吸引流量,并在线上、线下分别举办发布会。
由于创新性地引入“甜酸比”概念,“禾祥西”小番茄的甜度在10~12之间,而传统圣女果为5~6。单纯从甜度来讲,两者的差别大约相当于荔枝和木瓜。
另外,“禾祥西”小番茄表皮很薄,水分充足,形状规则,个体之间差异不大,维生素、矿物元素指标高于传统圣女果2~3倍。
忙活了一个多月,吸引了一波眼球,活动的反馈很好。“禾祥西红柿1.0”静待众筹发布。
补救寒潮损失
可就在2015年12月31日,众筹的前一天,一场寒潮突袭厦门,气温骤降。种植基地的大棚内,大批作物冻死,“果子落了一地”,勉强活下来的,口感也遭到严重破坏。
当晚,徐飞和同事们聚在办公室里。他抬眼一扫,同事们的面孔上写满了沮丧、低落、疲惫。
徐飞故作镇定。“一切照旧,”他吩咐道,“产品免费送给参与者,记得给人家道歉。”
他很委屈。“厦门气候炎热,往年气温最低也就5度左右;大棚有聚热效应,棚内要比棚外高5~10度。而小番茄最佳成长温度在16~28度间,做供暖系统太违反常理。”
但意外发生,他们只能采取各种方法补救。一方面,他和方照自筹近百万元在大棚里安装保温设备,以抵御寒潮,另一边,他带领团队向消费者道歉、退款,免费赠送仅存的产品并承担运费。“如果任由寒潮打乱营销计划,消费者很快就会把我们遗忘,前期的努力相当于白做。”
徐飞盘算过,由于这次异常天气,前后共损失60多万元。“我们的种子很贵,一颗要6~8元,”他说,“种植技术也很复杂,在茄子植株的茎上嫁接小番茄,利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数据模型培育。”
不过,消费者的反馈也给了徐飞信心。在天气的影响下,“禾祥西红柿1.0”的口感降到了预期的40%,“即便如此,大家也觉得比市面上的好吃许多”。
◆“禾祥西红柿”各品种
于是,他把抢救下来的植株重新栽种,并于2016年4月推出“禾祥西红柿1S”,两天内销售一空。“当然,那时候产量也很少。”
由于番茄在夏季无法生长,5月起,他花了4个月时间来优化育种、生产、分装、物流、配送的标准流程,并对合作的农民进行培训,以修正他们在传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认知。
另外,他也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交流合作,还复盘了过去的运营管理过程,并与团队不断沟通、磨合,争取为下一批产品的面市做好准备。
8月底,“禾祥西红柿2.0”开始种植,计划10月1日发布面市。
9月初,产品长势良好,用户提前试吃的反馈也不错。因此,徐飞也顺势策划好了“禾祥西红柿2.0”发布会,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作物成熟。
台风卷走1800万
可谁知,2016年9月10日,16级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正面冲击厦门,“禾祥西”种植基地被连根拔起。
“还创什么业,命都快没了,”徐飞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声音里带了一丝颤抖,“不仅是我们,整个厦门做农业的都完蛋了。”
“方照当时在基地准备抗击台风,他父亲也在,看能不能帮上忙。台风一来,大棚全部坍塌,车都被吹翻,泡在了水里。他们跑去村民的民居避难,民居也塌了,只好冒着台风跑去村长家,这才活了下来。要是转移不及时,他们就是大棚下的尸体了。”
这还不算完,台风过后,厦门大面积停水停电,“吃都没地方吃,生活难以自理”。不过,随着厦门市政府展开自救行动,“禾祥西”团队也强打精神,准备清理基地。
然而,基地的状况比他们预期的还要差。
“大棚废了,土地被水冲得坑坑洼洼。钢筋全部断裂,碎在地里。产品的损失不用说,那些小番茄至少能卖几百万元。清理就更别想了,光是垃圾清理、土地整平就要两百多万元,只能让基地在那儿泡着。”
团队一度陷入崩溃,徐飞算了算,直接间接损失达1800万元。由于损失过于惨重,他甚至做好了破产倒闭的准备。
9月29日,厦门市政府出台补偿措施,“禾祥西”获得数百万元补偿。随后不久,厦门市市长在视察过“禾祥西”种植基地后,政策扶持也陆续加速兑现。
至此,徐飞及其团队才有了重启的机会。由于他的信用良好,建造合作方愿意先行垫付工程款,基地的重建工作也逐步开展。
◆“禾祥西”种植基地被台风“莫兰蒂”连根拔起
一开始,徐飞和方照计划先整体清理废墟,再重新建设一体化基地,这样从长远来看成本更低、集中化生产的效应更明显。随后他们就发现,“这样太慢,什么时候才能建完”。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先集中建设一批大棚,然后一边生产、销售,一边清理、建设。
“虽然成本更高,但是我们的产品会更快上市,” 他说,“从2015年年底的试吃活动,到今年4月还没吃到正式产品,消费者已经等太久了。”
除了继续种植小番茄外,他也开始研发新产品,做培育实验,观察产量和口感。据徐飞介绍,“禾祥西”将来会以小番茄为核心,同时推出香瓜、芭乐、火龙果等多条产品线。
同时,徐也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新的规划。他计划将这片100余亩的种植基地打造成样板,向全国推广。样板基地将有生鲜产品销售、生态旅游观光、集约化加工、健康产业衍生品等多种功能。
按外形、颜色区分,“禾祥西红柿“共有“一见倾心”、“绿野仙踪”、“夏日阳光”、“禾祥福禄”、”青青子衿“五个品种,其产量为普通种植方式的三倍,后续还有多个品种正在测试实验。
目前,“禾祥西”项目整体净资产在3000万元左右,其种植基地占地100余亩,所需管理者共8人。据创始人徐飞介绍,其2.0版本将于4月下旬上线。
/The End/
编辑 杨雨晨 校对 吴泽骞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