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他让2000名学长用知识变现 3.5万用户1元提问 日均问答数50
聂腾辉2017/06/08
文章约10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 “老子问问”创始人向晓斌(图左)和项目负责人胡艳平(图右)。

文 | 铅笔道 记者 聂腾辉

导语

“老子问问”是一个学生经验变现平台,目标人群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在校大学生及毕业1年的学长,学生在该平台提交个人经验、知识、技能,通过平台认证后可接单提供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平台每天提交的付费问答数量约50个。App注册用户3.5万人,日均下载量约200,日活用户100人左右,公众号粉丝约5000人。其中已认证可咨询学生2000名,60%用户集中于北京地区。

注:胡艳平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因自家小孩出国留学面临选大学,向晓斌发现网络上关于学校专业和校园生活的真实信息非常缺乏。“要么是官方的宣传汇总,要么就是带了过多的商业推广色彩。各大学招办系统虽然也有官网来介绍学校的招生情况,但通常没有很好的渠道即时为学生解答具体疑问。”

带个这个疑问,他开始询问周围有同样困惑的家长,发现大家都是托关系询问多人才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议。他当即决定要做一个工具来解决大学招生信息不对称问题。

去年7月, “老子问问”项目立项。向晓斌任命骨干员工胡艳平为项目负责人。“胡艳平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在教育机构工作多年,在教育产品市场推广方面有些经验。”

团队在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做了几次街访,询问用户需求。3个月后,“老子问问”正式上线公测。

第一版产品主要功能为问答和话题,问答部分的使用流程为:

问题标价通常在一元左右,旁人对于回答内容可点击偷听,平台从中抽取10%作为服务佣金。

此外,“老子问问”还在公众号中进行原创内容建设来沉淀粉丝。公司招募了3名记者编辑打造了《学长日记》、《校园游记》、《大学那些牛逼事》三个栏目,更新频率为每周一篇。

产品上线后,团队最初通过朋友圈扩散邀请了20余名朋友成为认证用户,此后又通过朋友关系邀请了2个班级的高中生试用产品。这些中学生原本是“老子问问”的重点目标人群,但胡艳平发现由于课业紧张的原因他们并不活跃。

随后,团队便把推广重点从高中转移到大学。通过和学生会联系,在3所高校做了3场地推,用赠送礼物的方式获取了约600名学生成为产品的种子用户,每场活动成本约3000元。

之后的用户全部来自于应用商店推广。 “学生市场非常大而且集中,我们根本不担心用户数问题。现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打磨产品,用户就让他们自然增长,等到产品成熟我们才会花钱去推广。”

下一步,老子问问将推出小讲、智慧招办、实习校招等重要模块进行变现。

据了解,该项目正进行天使轮融资,计划融资金额500万元,出让股份20%。

 

/The End/

编辑   罗正臣    校对   任清卓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id:pencil-news)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相关文章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