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云创始人韩迎曾在上一家公司主管飞信业务。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 伟
►导语
今日,融云科技创始人韩迎向铅笔道公布,项目已于今年6月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金浦投资领投,天星资本、上海嘉存跟投。
负责的飞信业务日渐式微,韩迎带领神州泰岳的七八个技术人员,决定探索即时通信不一样的市场。
云概念的兴起给了他们启示。于是2014年年初,韩迎创办融云做IM云服务,让不同互联网公司旗下的App可以拥有多场景下的沟通系统,如单聊、群聊、电商客服、直播打赏等。
2014年上线至今,融云SDK已服务12万余App,日活5500余万,日均消息量峰值2218亿余条,覆盖15万开发者。其服务对象包括国内大小企业及出海开发者。
让韩迎自豪的是产品的稳定性,“消息100%到达”。目前,融云服务的客户包括当当、土豆、新东方、秒拍、Faceu等企业。
注:韩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IM云服务
任神州泰岳旗下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时,韩迎主管的是飞信业务。2013年年中,韩渐觉飞信江河日下,便带着七八个人组成团队,摸索二次创业的方向。
考虑到团队成员浸淫即时通信七八年,韩迎决定仍在IM上寻找突破点.然而如果做成社交App,面对腾讯高压,产品在国内机会不大。“除了陌陌杀出一片天地,其它社交App取得成功的好像很少。”
适逢云概念兴起,韩迎设想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云通信可能成为刚需。于是,他计划将IM做成云服务,面向B端用户,通过接口集成到各类软件中。
但这个B端,是选择传统企业(运营商等),还是面向新型互联网公司呢?这让韩迎犯了难。
每天躺在床上焦虑地空想总归无用,韩决定调查市场需求。他陆续跑到十几个省,敲开当地中国移动、联通各部门的大门。
跟各级领导交流后,韩迎失望地发现,“运营商每年给第三方的钱在逐年缩减,他们自身业务都在被互联网挤压”。
运营商端看起来完全是死路一条,韩迎转而向互联网圈靠拢,“项目多,市场空间更大”。因此,他又与四五十个创业的朋友及其他负责人聊起自己的设想。
在当下的环境,解释IM云服务就让韩迎死了一票脑细胞。创业的朋友等听完后也都没什么清晰的概念,模模糊糊下难以明确具体诉求。
前期市场跑得并不顺,但韩迎反倒很有信心,“我就是觉得互联网圈创业者很需要IM云服务”。
想法基本确定,但团队对云服务并不了解。韩迎便开始通过朋友介绍,向业内云服务商前辈请教。一段时间内,他在京城各处的办公室、咖啡厅等不断向人询问着“云服务该怎么做”、“它在市场上到底有多大需求”,动辄一两个小时。
彼时,一个做云端测试的前辈在临走前,深深地看了韩迎一眼:“你放心做这件事,这可能是比飞信更大的买卖。”
虽然未来尚未可知,但前辈的这句话犹如一颗定心丸。2014年春节后,韩迎决定赌一把,创办融云,“因为值得一赌”。
自主开发私有协议
背靠神州泰岳,钱、人、资源并不成问题。但真正开发产品时,团队却发现飞信的代码完全不适合云服务的架构。“比如通信协议,飞信面向PC端用户,基于TCP协议;而融云面向移动互联网。”
团队只得从零写起,自主研发私有协议。“因为在互联网根本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协议,能支持海量用户并发。像腾讯、陌陌都是私有协议。”
第一个月,CTO带着技术人员,一行10人到京郊一处度假山庄内封闭开发。每天早上,10人定时吃早餐。餐毕,先是去十三陵水库跑跑步。神清气爽回到房间后,一整天的任务才真正开始。
每到周末,韩迎亲自开车载着西瓜去山庄探望。他默默站在一旁观察,感觉很满足:虽然大家对产品将信将疑,且封闭环境下多少会觉得心情无法舒畅,但仍干劲十足。
技术团队开发的同时,韩迎才真正扎进IM云服务赛道,也惊觉国内外已有相似产品。面对可能更早出发的“友商”,他却十分淡定,“主要是相信我们多年来的技术积淀”。
另一边,销售团队开始寻找目标客户。当时,只有产品形态,团队在客户办公室讲得最久的都是解释产品。客户听完还有疑虑,要么觉得并非企业刚需,要么觉得这个功能为什么要用第三方、而非自己开发。
幸而市面上“友商”陆续出现,“同类型公司少说有七八家,而且纷纷拿到投资,大家一起花钱炒市场、炒概念”。云服务概念普及,客户渐渐认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市场拓展顺利了很多。
2014年6月,仅具备单聊、群聊、发图文消息功能的融云SDK试用版上线,试商用于40多个客户。
此后一个月,团队致力于修bug。比如消息发送失败,团队会与客户共同排查原因是产品不完善,还是客户集成的问题;排查后,再针对原因一一调整。“大的故障则是因为云服务商机房、设备等出问题。”
一个月后,融云SDK1.0版正式上线,较试用版稍稳定,供客户免费使用。至年底,融云共服务1000个App,“都是小的创业公司,日活1万~2万就算最大的了”。
期间,随着客户增加,团队仍忙于修复bug。“SDK要适应不同的App、不同型号的手机,UI等层面bug居多,消息层面则几乎没有。”
进军企业级市场
融云发展,“友商”也在发展,一场血拼在所难免。韩迎想一招制敌,却不知道如何出招。“当时大家功能都差不多,我们就想着要不要出一个测试工具,让客户体验出稳定性方面的差别。”
但路数根本行不通。他细想,“2B服务是长跑,只能完善产品,逐渐积累口碑,以被客户认可”。
因此,2015年伊始,团队计划上线更多新功能。韩迎拍脑袋一想,能不能在融云中也上线个类似微信公众号的东西,让公众号可以出现在其它App中。
然而,上线后,他迅速从热血沸腾的状态冷静下来。“我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创业公司很难有能力一边摆平一堆App,一边又摆平一堆公众号。这是个典型的失败场景。”
团队“闭门造车”两次,均以失败告终。韩迎这才转向收集客户需求。客户提出的共性需求,团队则判断是否该由融云满足。
此后,融云以每周一版的速度更新着,“功能很细碎”。如在单聊/群聊外的聊天室场景,语音、地理位置、自定义(红包、名片等)消息的发送,以及已读未读状态标记、阅后即焚等功能。
到了年中,百姓网的CTO突然联系韩迎,想用融云的产品。二人于年初在一场展会上相识,韩迎与团队跟对方聊了很久产品,但最终对方选择了“友商”。
没成想,半年后,对方就找回来了,称使用体验不稳定。韩迎表面平静,内心则雀跃极了,“百姓网可是日活百万的大App”。
提到稳定性,他更是一脸骄傲,“从上线开始,融云的消息都能100%到达”。此后,土豆、当当、Faceu等陆续成为融云的客户。
去年1月,融云获中兴合创5000万元A轮投资。此后,韩迎开始摸索商业模式。“羊毛还是得出在羊身上”,他决定基础服务(如收发消息等)依旧免费,其它增值功能面向B端收费,如消息路由、多端在线等。
去年下半年,不少大企业陆续通过客服电话联系团队,表示企业内部需要IM云服务。考虑到大企业对安全性的谨慎,团队上线私有云,服务这些公司。
此外,随着使用融云的出海开发者越来越多,融云的接入点已基本遍布全球。
今天,韩迎召开新品发布会,公布面向企业沟通的完整解决方案——融云企业解决方案RCE。该方案桌面 (PC、Mac)、Web、Android、iOS 多端消息实时同步,设备历史消息云端存储,设备间无缝切换等。企业可按需定制,更高效地完成内外沟通、对接多办公系统。
截至目前,融云SDK已服务12万余App,日活5500余万,日均消息量2218亿余条,覆盖15万开发者。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刘金策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