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圈内热点热点 | 美团点评关闭共享充电宝、便利店两个项目 新业务探索失败
薛婷2017/11/03
文章约23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美团总裁王慧文今日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停止“共享充电宝”和“松鼠便利店”项目,并对涉及人员进行了调整。邮件中,王慧文首度谈及了美团点评涉足新业务的逻辑:1,看业务是否符合企业使命;2,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3,新业务所处的行业,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4,新业务未来的市场规模;5,跟美团点评已有业务之间的关系。

美团的这一调整,不由联想起近期一波唱衰共享充电宝的声音。共享充电宝从出现至今,伴随争议不断。在聚美优品CEO陈欧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时,王思聪则立帖扬言:“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

顺着“王思聪是不是会吃翔”的热门话题,关于充电宝的争议也似乎达到高潮。但没过多久,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爆出负面消息,媒体的声音几乎一边倒,集体唱衰共享充电宝。

9月,融资过亿的共享充电宝明星企业Hi电也被曝出以“调员工往边疆城市”为由,“劝退”旗下200多名员工,遭遇员工集体维权。10月11日,杭州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LeDian宣布停止运营,并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提醒用户及时押金提现。此外,包括河马充电、小宝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乐电、泡泡充电等七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走到了项目清算的阶段。其中河马充电曾在今年4月份获得过梅花天使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此次美团退出共享充电宝战场,不知是否继续验证了共享充电宝是个需求伪命题。

以下是王慧文内部邮件全文:

各位同事:

经管理团队讨论决定,我们将结束餐饮平台“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电宝”两个项目的试点运营,对这两个项目组组织及人员作出以下调整:

一、取消外卖事业部松鼠便利组组织设置,相关11名同事全部转岗到外卖事业部商超KA组及商家运营组。

二、取消餐饮生态平台充电宝项目组组织设置,相关14名同事全部转岗到餐饮平台Z项目组。

感谢相关同事在业务探索期间做出的努力,期待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

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跟大家沟通探索期业务的调整。

借这个机会,我也代表公司管理团队想和大家聊聊关于新业务探索。

美团以团购起步,点评以餐馆评价起步,经过多年奋斗,今天的美团点评成为一家覆盖多个行业,不同业态,不同产业环节的多业务公司。

从单业务公司到多业务公司,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台阶。从一个各自为战的多业务公司,变成一个能够协同发展,不断创新的公司,我们需要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为此我们需要沉淀和更新新业务探索方法论。过去一段时间,从外界看来我们是一家有能力抓住新业务机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公司,被认为是一家新业务成功率很高的公司,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很多同事对于新业务成功率的预期。

但是一个必须提及的另外一面是,与外界看到的成功发展起来的业务相比,其实我们还有更多业务探索不成功被关掉了。

这其中包括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等近10个业务,如果说的更远一点,在创办校内网之前还曾经有接近10个探索业务失败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比较小,失败的探索没有被行业关注曝光出来。

我要提及这么多探索失败,是希望同事们能客观看待新业务探索。新业务探索对任何一家公司,不论是成功大企业还是在努力生存的创业公司,都有可能是件充满挫折随时失败的事情。

失败很痛苦,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不尝试就更没有机会。

所以这里我要谈谈对新业务的看法。

如何判断是否探索一个新业务?

一、看这个业务是否符合我们的企业使命,“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

二、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新业务所处的行业,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

四、新业务未来的市场规模;

五、跟我们已有业务之间的关系。

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投入多少资源来探索?

一、以业务探索需要多少资源判断,而不是以公司有多少资源判断,要避免因为公司资源变多之后,不基于业务本身特征配置资源,而盲目扩大资源占用的情况。

二、新业务探索的资源以满足最小测试单元为默认标准,另外一种可参考标准是以未来市场体量反过来评估探索成本。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关闭还是加大投入或者继续保持探索?

一、是否能以可行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二、基于试点的商业模式判断未来市场规模,如果不够大我们也会考虑关闭业务;

三、跟我们既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价值,如果未来市场规模不够大,但是战略协同价值够大,可以考虑扩大经营,否则就应该关闭,比如共享充电宝。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新业务?

一、我们要以客观的心态来评估业务的成败。新业务很容易失败,这是客观规律,我们不必回避这个规律。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为了维护团队士气的假象,逃避承认业务探索进展缓慢,逃避面对探索失败,甚至把失败粉饰为成功。

导致的结果是,员工没有机会基于有效判断业务成败来沉淀正确的做事方法。通过持续的为死树浇水,把公司的战略资源浪费在非战略性的机会上。

二、客观看待新业务机会。我们注意到过去一段时间,有两种不理性看待新业务机会的思潮在交替出现。

一种是新业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没有老业务的严格管控,容易晋升,可以负责更多的事情。

另一种是新业务探索期被迷茫困扰,不容易出成绩,晋升评级很难讲出业绩。

希望同事们既要看到新业务的历练机会和可能的快速成长,也要接受新业务进展缓慢甚至失败带来的挫折和晋升困难。

三、客观看待探索业务的放弃。

探索业务的放弃并不意味着试点失败,也不意味着试点团队的失败,探索业务放弃的原因有很多种,行业体量不够、行业时机不对、业务协同价值不足等等。

四、正规化新业务立项、扩张、评估、关闭流程,过去我们能看到,我们在新业务立项上存在立项随意,偷偷立项这类情况。

后续我们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设立专门流程,未经委员会批准不能立项。任何一个业务在大规模经营之前,都需要经过委员会评估,避免未经委员会批准扩大经营规模的情况。

每个探索业务都要定期评估进展,并决定是否继续探索还是关闭。

今天我们面临的行业,不是机会太少,而是太多。

我们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论和心态来面对业务、面对机会,这才能确保我们在“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使命下,不断前进,再上台阶。

--

Best regards

王慧文

编辑 | 花花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yangmao-71,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码字女工

相关文章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