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铅笔道“真相大会2019”在北京开场,本次大会主题为“融合创业与产业”。
在铅笔道“真相大会2019”现场,铅笔道创始人王方做了题为《我用10年寻找到一个真相 创业成败的最底层因素是什么》的演讲。
王方认为,2019年的创业真相是创业一定要选择做自己最无厘头热爱的事,因为只有无厘头的热情,才能让你永不放弃、直至成功。此外,创业更重要的不在于你能不能做出好产品而在于有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不在于你行不行,而在于你敢不敢;不在于你的钱有多少,而在于你做的事价值有多少。在创业过程中,商业模式不需要绝对正确,相对正确即可。
以下为王方在铅笔道“真相大会2019”上的现场发言,由铅笔道整理如下:
大家好,我是铅笔道的创始人王慌慌,一个全身颜值最高部位是头发的美男子。
今天现场来的想必大多都是创业者。我也是,今年是我创业的四周年,再过40天,就是我入媒体行业的十周年。过去10年,我就干了一件事——媒体。我的这头长发就是见证,2009年我开始聚长发,一直到今天。
过去10年里,我有8年在和创业者打交道,我也无时不在思考“创业中,最影响我们的核心因素是什么”这件事。今年年初,我们曾经做了一项调研,得出创业两大失败原因:资金与市场。这个答案一定正确,但我也知道它一定不根本,这些原因的背后一定还有原因。所以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10年职业生涯,谈谈自己的感受。
好产品=创业成功?
我原来一直以为创业就是把产品做好。这个理念是源自我当年做记者的认识:媒体好不好在于记者好不好,记者好不好就看文章好不好。
我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这么定的:写好文章。直到2012年1月1日,我进入北京晨报,从一名实习记者变成一名见习记者。入职第一天,我见到了我的领导,一名10年老记者。
那是我第一天上班,也即将是上班的他最后一天。我们俩都很迷茫:他即将要面临下一份新工作,而我刚开始一份新工作。我俩一起下班,站在竞园门口的广渠路边,我们脚踏着黄土路,看着风把黄色绿色的塑料袋吹得10多米高。
突然,舒彤老师问我:王方,你准备好做记者了吗?我说准备好了。他又问,你准备好过清苦的生活了吗?我沉默,他又开始自问自答:做记者,最重要的是准备好过清苦的生活。
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做好一个记者的难道不是把稿子写好吗?后来,我用了2年半去寻找这个答案。从2012年1月到2014年5月。
2年间,我的采编能力获得了极大成长,但是有一个东西让我的灵魂深处都感到痛苦:行业里流行一个潜规则,就是一切的内容都是可以花钱买的:记者的文章,可以被几百块上千块收买;报社的文章,可以被几万块到几十万块收买。
我使劲维护我个人的原则,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媒体是靠“真实客观”树立影响力,但是却靠“不真实不客观”挣钱。这是一道无解的题,我无比痛苦。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好的媒体,不在于记者能不能写出好文章,而在于有没有健康的商业模式——创业也是一样,不在于能不能做出好产品,而在于有没有好模式。
能力与经验=创业成功?
要改变模式就得自己当老板,就得创业。所以2014年至2015年,我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创业?但思考归思考,直至2015年5月份之前,我也一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因为我不会:我工作才不到3年,只做过记者,从来没带过团队,用行业里的一句俗语就是:毛都没长齐就想飞,更不要提创立一个公司。所以要创业得先会创业。所以那时候,我逐渐地认为“能力和经验”会决定创业的成败。
于是我强忍着创业的冲动,以“积累能力与经验”为目的,再次开始了我长达8个月的媒体生涯。直到2015年4月1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创业黑马举办了一场创业大赛。
现场人很多,3200名观众,每个观众手中摇晃着五颜六色的旗帜,旗帜上写着四个字:创业,创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从1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十几位创业者走上属于他们的舞台。
此时的我正是报道此次大赛的记者。我坐在一个最不起眼的、灯光完全照射不到的黑暗墙角,准备写明天的头条。我感觉此时的热闹完全不属于我,都是别人的。此时五颜六色灯光照耀的舞台也完全不属于我,都是别人的。
也就在我内心五味杂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我的前同事。就在3个月前我们还是同事,3个月后他成为了一名创业者。更关键的是:他虽然年龄比我小3岁,职场经验比我少几年。但是,他的表现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并且斩获当晚大赛的第二名。
于是,那时的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了。我突然觉得,我好像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创业了。我曾经以为我能力不够,我经验不够,但一瞬间都被我的前同事一一击溃了。
原来曾经那么长时间让我犹豫不决的“能力和经验”都只是借口。我的同事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创业更重要的,不在于你行不行,而在于你敢不敢。王健林有句话说,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因为机会是闯出来的。
融资多=创业成功?
那时候,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只要我胆子大,我就能创好业。因此就在当天晚上,我丢下了一切的胆怯,毅然决然踏上创业这条路。但是不到2个月,我很快又被一个现实的问题击败了,那就是资金。
在我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在“职业操守”上我处理得不错,但确实是一个穷酸记者。我当时听很多成功企业家说“好的创业者从来不缺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觉得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当时确实最缺的就是资金,所以我觉得“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最终决定创业的成败”。
就在我为“资金”而极度焦虑的时候,我的前同事和阳特意约我喝咖啡。和阳现在是深度媒体《重读》的创始人,你们可能看过他写的书《阿里局——中供英雄志》。
于是2015年5月份的某一天,在中关村方正国际大厦对面的星巴克咖啡厅,我们一起喝了杯咖啡。让我诧异的是,和阳非常关心我的创业想法,我就大概和他说了一遍。听完后,他微微摇头说了一句话:王方你这个想法非常不靠谱。然后又微微点头,说了另一句话:但你这个人还不错。
我原以为,他这一切都是出自对文字工作者的惺惺相惜。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后他把他家里1/10的家产拿了出来,投资给了我们。他那时候刚刚新婚,在北京也是租房子住,和我一样也是靠稿费赚钱的,但是拿出了他1/10的家产。这件事给我鼓舞很大。
几乎在同时,我还和一位企业家说出了自己的创业故事——猎聘网CEO戴科彬,事后他也给了我们一笔50万的种子轮融资。这是另外一件足以让我感恩10年的事。没有这笔融资,也就没有今天的铅笔道。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有启动资金了。
后来我逐渐地理解了“好的创业项目从来不缺钱”这句话。因为就在我们准备拿着50多万轰轰烈烈地活一年然后轰轰烈烈地死去时,2个月后,我们拿到了真格基金、险峰长青、贝塔斯曼亚洲投资的天使;又过了10个月,我们完成软银中国、英诺天使的Pre-A轮融资。再过1年,我们拿到了A1轮融资。而今年,我们又遇到了陆奇博士、鲁众总这样的战略投资人,等等等等。
所以在这里,我想用自己这个穷酸记者的创业故事告诉大家:创业更重要的,不在于你的钱有多少,而在于你做的事价值有多少。你做的事只要有价值,只要你把它说出来,那些听众里面就会有支持你的人。
并且我后来发现,做铅笔道这件事,钱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做好一个媒体,关键在于恪守住媒体的使命,媒体的使命是“发现真相”,谁能守住“真实客观”二字谁就能赢,这是钱买不来的。创业也一样,决定我们成败的往往是钱买不来的。
好的商业模式=创业成功?
所以,经历几次融资之后,我觉得“钱不能决定创业的成败”。有了钱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创业了,创业后,我就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了。所以创业后的我认为:“商业模式决定一个公司的成与败”。过去4年时间,铅笔道设计了很多商业模式。
初期,我们PASS掉的第一种模式就是“靠广告赚钱”,因为这是逼我踏上创业之路的万恶之源,我要改变的就是它。当时就有很多人和我们说,媒体不靠广告靠什么赚钱?我想证明它是错的,使劲奋斗。我们想走“靠数据赚钱”的模式。当时就有很多人提醒我们说数据不赚钱,我们想证明他们是错的,使劲奋斗。后来发现数据真的行不通,我们又陆续做了调整,比如靠活动赚钱、靠营销PR、靠培训赚钱,等等等等。
创业有时候很有意思,有一种现象相信大家感同身受:创业初期,曾经抱着一种要改变别人、要证明别人是错的的信念创业,然后花了2年、5年、10年努力去证明这件事,最后的结论居然证明自己是错的。有意思的是,在证明的过程中,自己反而把事情做起来了。我在马云、刘强东、雷军的传记里都读到了这一点——铅笔道也是这样。
所以我现在的感受:创业过程中,商业模式不需要绝对正确,相对正确即可。
什么叫“不需要绝对正确”?绝对正确的东西会扼杀创新。比如铅笔道,如果当时就有人告诉我们,媒体不做广告是不对的,我当时如真果的相信了,就不会想创业去改变它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铅笔道。
什么叫“相对正确即可”?只要做这件事的团队认为它是对的,那它就是对的。因为团队只会愿意为他们眼中的正确去奋斗,付出他们100%的努力,他们自己会努力去试错,而在试错的过程中,事情往往已经做成了。
X=创业成功?
所以商业模式也不能决定创业成败。那什么是最重要的?产品不是,能力和经验不是,钱不是,商业模式不是。我后来思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支撑我们解决了那些曾经自己觉得很难的问题?
是什么让我义务反顾地进入媒体行业?又是什么驱动着我从传统媒体离开去创业?是什么在我明知道自己能力经验欠缺时给予了我勇气,让我决心踏上创业之路?又是什么让我们在很缺钱的时候融到了资?
直到今年8月,我找到了答案。8月1日,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WeWork, 我们参加YC中国(也就是现在奇绩创坛)的第二次筛选,我第一次见到了奇博士。
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过程中,我对奇博士问的两个问题记忆非常清晰: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和同行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为什么是你?我当时想都没想,直接回复:因为我对于媒体这件事有着无厘头的热情。然后奇博士又问我,你怎么挑选团队?我也是想都没想直接回复:我会挑选对媒体有着无厘头热情的人做团队。奇博士点点头,说理解了。
很平凡的两个问题,但是等真正回答完的时候,我激动得脸都红了。要知道,要让我这么我皮肤黝黑的人脸红是一件多难的事。直到离开WeWork乘上出租车,我的心都还感觉热热的。
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在于我对媒体这件事有着无厘头的热情。
为什么我的职业生涯里只做过记者这一个岗位?是因为我16岁那年就想好了,我要成为一名记者。
为什么我那么热爱媒体,却在2014年从传统媒体离开去创业?因为我对“内容自由”有着无厘头的热情,而传统媒体满足不了我,我必须去创造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所以我只能创业。
为什么我明知道自己“经验和能力”不足但依然选择创业?因为我觉得对于“能不能干好媒体”和“我能不能干媒体”这件事来说,前者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为什么我初期很缺资金但总是能融到资?因为投资人看到我内心的火了,他们感受到了我对这件事有着无厘头的热情。因为这样的创业者很可怕,他们会认定一个方向深扎下去永远坚持、永不放弃,只要他们的寿命活得比竞争对手长,他们就会“剩者为王”。
过去4年报道了13000家公司,我们看到的真相也是这样。所以去年真相大会上,我分享了一个我看到的真相,叫“创业并非99%失败,只要你自己不放弃,100%终会成功”。今年,我想和各位创业者分享另一句话:“创业一定要选择做自己最无厘头热爱的事,因为只有无厘头的热情,才能让你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能力不行可以慢慢培养,钱没有可以慢慢赚,方向错了可以慢慢调整。但是热情没了,我们就会放弃。有放弃就会有失败。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无厘头热爱的事,永不放弃,永不失败。古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俗语有云“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的创业前辈有言“公司不关门,就永远会有希望”。所以各位创业者:没有人能让我们失败,除了我们自己。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最后,我想用我的四年创业经历告诉大家:创业并不是那么累、那么痛苦的一件事,相反,它让人无比快乐,因为我们在做自己最无厘头热爱的事情。所以,如果大家内心有一件内心非常想做的事而其他公司都没法满足你时,你一定要去创业。而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希望你记住另外一句话:一定要和铅笔道在一起。我们的使命是发现一切有价值的公司,并帮助其成长及成功。我们的核心服务是融资:融资PR、融资培训咨询、融资对接等。为了陪伴大家创业,我们成立了一个社群叫“十年铅笔会”。
请大家记住:要创业,就和铅笔道在一起。谢谢大家!
观看“2019铅笔道·真相大会” 直播请戳http://suo.im/6pH1lp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