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半年融资2轮 他免费把二手教材送到学生寝室 书间夹带商书签广告 日均3000单
云湛2016/06/21
文章约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文| 铅笔道 记者 贾民将
导语

陈倪大二时,从学长手里得到3000多本二手书。

但他不认为二手书能有多大市场,就干脆送与大学生。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竟从大学生手里又收到1万本。

这成为他探索免费二手教材市场的起点。

2015年8月,他正式成立“云书“,其免费送、收的高校二手教材,成为企业进驻高校的入口。

“云书”竟能盈亏平衡,一本书送到学生手里,成本4.2元,但一本书可夹带7~8张书签,收入7~8元。

他利用线上打法,迅速占领了杭州高校后,在今年又复制到南京,并以杭州、南京为中心,辐射到浙江、江苏二省。

注: 陈倪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免费送二手书

2014年下半年,陈倪还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读大二,他也是创业班的学生。

创业班里,有位大四的学长,他在学校经营了一家二手书店,低价回收,打折出售,也赚了一笔钱。但因为毕业要离开,所以学长想将剩下的3000多本书送与陈倪,希望他将生意继续下去。

不要白不要,陈倪没有太多想法。但他觉得中国二手教材毛利率不高,不认为二手书能做大规模,所以干脆免费将书送给大学生。

于是,陈运营了一个公众号,大学生以留言的方式要书后,他跟伙伴送书至寝室。

当时是9月24日,新学期刚开始不过2个礼拜,同学对教材需求还蛮大。“学期初都是斗志昂扬的,比如数学系的学生,本已定好了教材,但除了把教材看完外,都想学些哲学、英语四六级等。”

陈的同伴有5~6个人,他们借辆三轮车去各个寝室送书。陈也是骑着一辆三轮车,整天与一堆废旧书相伴,“就像收破烂的”。当时锤子兴起,罗永浩成为陈倪偶像,让其充满情怀,“要为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增添了一份美好”。

当然多数大学生听到“免费送教材”,都是不相信的。所以一旦把书送到寝室,大学生都很惊喜。

“你好,这是你要的教材。”

“这堆书你要不要?要的话也拿去送给有需要的人。”

这样的对话有很多,所以令陈没想到的是,送书的过程中,他收到了更多的书。这些大学生的教材积攒了1~2个学期,堆在寝室。而大学生不太关心能卖多少钱,“卖的话只能论斤卖”,他们的痛点在于没人帮他清理掉。

于是,陈送了3000多本书,收回了1万多本。学期末,大学生再次订教材时,陈又送出去五六千本书,而库存已有2~3万本。同期,公众号积累了5000位粉丝。

看着小仓库越来越挤,陈逐渐意识到二手书的发展潜力,他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商业模式:“免费送二手书到底能不能盈利,未来如何扩大规模?”

他想到:“若有人领了一本考研教材,那他一定会有考研意向,如果在书里夹带一张考研班的书签,他看到后就能报考,这价值是不是就不可估量了?”

商家进入高校的新渠道

2015年3月,他想通过收、送免费二手教材,成为企业渠道的新入口。他也将精力放于验证上:书签广告能否为商家所接受?

他的眼光放在了学校周边的商家。当时,学校周边有很多创业的,如一家手机维修店。这家店店主原本摆摊时,就会送出一些小礼品来获取用户,所以店主给了陈500多份贴膜。大学生领取教材时,只需备注留言、说明手机型号即可。

当天,伴随着书签,500份手机膜一次性被领完,商家也觉得转化效果很好,很多人认识了他们。“而平时他送出500份贴膜,效果就差很多。”

陈倪发现,很多商家平时地推,就送糖、小饼干等小礼品,他们很愿意尝试书签广告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花些小钱让产品曝光一下,还是很值得的。”

到了去年6月份,陈一学期累计有了5000~6000订单,每单有1~3本书,共一万多本。订单里都夹带了书签,市场得到验证。

同时,陈也将二手教材覆盖了杭州另外2所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线下活动来吸引第一波粉丝,再慢慢植入品牌。”

做重线下

7月,7~8位核心成员均考试完毕,正式成立“云书”。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挂在他们心头。

一位同伴看过一篇文章,其中讲到“牛逼的灵感不是来自于马桶,而是由几个优秀的脑袋,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中讨论出来的,并且一定要有落地窗,要吃着夜宵、烧烤,喝着啤酒才行”。

所以,这场会议开在学校旁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持续了2个通宵、3个白天。陈还记得,会议主题是乔布斯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让大家担忧最多的问题是:线下太重,“有仓库、司机、车辆等”。但大家又一致认为,要抢占市场,必须重线下。

所以“云书”将线下分为两个模块。

1、要建大仓库,仓库要有仓管,并配备一套仓储体系,使得每本书都可扫码出库、入库。

2、将物流一分为二。一本书从仓库到学生手里,要经过2段。一是从仓库到校园网点,“云书”确定自建物流,配备车辆、司机。“司机开着车在杭州跑一天,覆盖所有学校。”二是从从网点配备到寝室,这最后一公里交给兼职。

“云书”配送车辆

兼职团队主要有3份工作,推广、收书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兼职由校园CEO体系组织, 每8000位学生配一个CEO。“我们有一个系统,能让CEO管理兼职人员、分发任务。”

7月20日,核心成员来到杭州下沙大学城,并在金沙湖地铁站附近,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是Loft结构,上层睡觉,下层办公。

为了应对新学期,“云书”储备了线下团队,做些推广,“暑假还是有人在的”,其产品也在9月11日正式上线。

产品功能极简,上面的书按照分类,如理科相关、工科相关等,大学生选中所需教材后,即可等待配送上门。

覆盖杭州所有高校

暑假开学之前,陈已搜集完信息,如各个学校的开学时间、开学初的选课时间等。他画下甘特图,确定下哪一天打哪一学校,“如打仗一般”。

浙江理工大学开学最早,也成为战场第一站。他在浙理工储备了3名CEO,CEO可再招合伙人,所以一所学校就有30~40人的团队,这些人打入学生各个微信群、QQ群非常容易,能迅速影响到整所学校。

陈尝试了多种活动。比如领取教材,随机匹配高校异性,“因为从后台可获取到用户信息”。在万圣节,他采购了一批鬼书和连环画,如《三国演义》、《老夫子》、《阿衰》等,还附赠一些万圣节糖果,展开传播。

通过合伙人矩阵,“云书”服务号的内容,可在学校刷屏,一晚平均涨粉2000人。“只要控制好这些人,就能覆盖到整所学校。”“从上往下,如联系老师、团委,不见得是最好的打法。”

“云书”仓库一角

对于线上,陈很有自信,但却对线下要求略有松懈。“线下顶多会出现些漏洞,如服务不到位、客服体系不完善、没送到寝室等,但这就是60分与100分的区别,不会不及格,所以并不妨碍云书的传播性。”

“今天打理工、后天打财经,大后天打浙工大,每一个晚上粉丝都有增长。”

“云书”基本可以保证盈亏平衡。书的成本在于几点,如运输物流、人力成本、仓储成本,“一年的成本可平摊到每本书上“,所以算下来,送一本书成本平均为4.2元。“这还没有算车辆折旧。”另一方面,每一本书都夹带了7~8张书签,每张书签定价约1元左右。

使用书签的商家多为考研、考公务员、考雅思托福等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贵学教育等。“之前,他们投入1000多元搞一场活动,基本没啥响声,所以有高校曝光需求的,都会与我们有合作。”

不同商家有不同需求,比如有些商家只要理工科学生,有的只要男生,有的只想投放商学院和外语学院的学生。由于平台留有学生信息,如年级、性别、手机号、学校等,所以两者可较精准地匹配起来。

推广、收书、分发,按照同样打法,2015年底,“云书”已覆盖杭州所有高校,平台有了7~8万粉丝。同时,“云书”获得300万天使投资,投方为齐一资本。“算是向校方、家庭,交上第一份答卷,但未来的任务,也更加严峻。”

拓至南京

今年的3月份,“云书”决定从杭州复制到南京。“南京离杭州更近,在各方面匹配度更高。”南京有3个大学城,体量是杭州的3倍。所以陈将南京分成3块区域,重点放在东南大学、航天航空大学、南工大、南理工等。

正在开会的云书校园CEO

与进驻下沙一样,陈先在当地招募校园CEO、储备人才。但在复制过程中,“云书”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控制力不到位,导致南京CEO执行力低下,所以进度缓慢。”

“云书”开始转变策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战斗”。“之前都是上传下达,我们制定任务,校园CEO执行。之后就不定任务了,而是定下每月需要达到的结果,让他们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云书”成立了一个“爆破组”,“就像《雪豹》中的小部队一样,这能生成一个鲶鱼效应,在南京放一条鲶鱼,盘活整个市场”。这支小队的任务就是去各个学校观察,跟每个人聊、吃饭、培训、监督,调配各校之间的资源。

策略改变之后,“云书” 2个月就覆盖了南京所有高校,两地仓储50万册,杭州、南京日均订单3000单。平台粉丝也积累到20万,两地校园CEO200余人,校园合伙人达600~700人。

从5月底开始,“云书”以杭州、南京为中心,辐射到浙江、江苏两省所有高校。2个礼拜,除了杭州、南京,其他城市共涨粉1万,生成订单2000单。同时,“云书”获得Pre-A轮融资。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xinchao0618。

我是本文作者云湛,关注大消费,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Michael001。(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相关文章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