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夫”原本只是刘飞的一个网络ID,但数年间,这个带着无厘头色彩的ID快速长大,成为了短视频节目里的巨型IP。
2013年,刘飞创立“何仙姑夫”工作室,并开播两档短视频节目:《麦兜找穿帮》和《妹子说热剧》。之后,他陆续开播《囧闻一箩筐》、《姑父穿了个帮》等节目,制作了《新神雕侠侣外传》、《花千骨外传》、《神编乔卡卡》等一系列网剧。
今年,在“何仙姑夫”的内容版图上,又多了网络大电影,其联合出品的《丧尸屠城2》在3天内播放量过1000万,在爱奇艺连续4天排名第一。7月,“何仙姑夫”获得清科岭协基金领投、华盖文化基金跟投的2260万A轮投资。
◆ “何仙姑夫”节目一览
目前,“何仙姑夫”已有6档节目,签约了乔卡卡、包大人等艺人,节目的全网播放量达30亿。
注: 刘飞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2011年,刘飞还是一名编导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他时不时会制作些短视频传至网上,也因此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网友。“网上有很多达人,有的擅长配音,有的擅长模仿明星唱歌,我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圈子。”
2012年,毕业后的他将短视频当做业余爱好。“白天上班,晚上制作。”时不时也接一些小广告。
当年,杜甫插画在微博很火。刘飞按照《雨一直下》的旋律,将其改编成一首歌。“当时想着,唱得要跟原唱很像,这样网友才会产生共鸣。”他汇编完素材,从某一个角度阐述杜甫,“类似于讲故事”。
上传完,已是凌晨4点多。早晨刘飞上班时,打开微博一看震惊了:将近几万条@自己。
视频一下火了,在网络持续发酵好几天,最后被好多家卫视的新闻栏目报道。“后来,很多人加我QQ,说很喜欢我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
之后,刘飞坚持制作短视频,“很多成为当时的网络爆款”。
他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1、紧跟热点,确保内容的即时性;2、创意很重要,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解读一个事件;3、有传播性,可能不单单要把视频上传至优酷,所有平台都要上传,而且要考虑它的标题、推荐图,及在社交媒体渠道的传播规律。
渐渐,刘飞产生了要将短视频节目化的想法。而节目需要具备持续生产的能力。“杜甫这样的视频虽然好,但不适合节目系列化,它不可持续。”
2013年,刘飞成立“何仙姑夫”工作室,定下2个核心节目:《麦兜找穿帮》和《妹子说热剧》。每周一期,稳定播出。
“很早我就发现,网友很喜欢穿帮。大部分国产剧又很雷,可以持续提供大量素材,所以穿帮节目潜力无穷。同样,这些国产剧也适合吐槽。”
对刘飞来说,找穿帮的难度并不大。他本就是从业者,很清楚剧组拍摄规律。“比如,切换场景或拍一些大场面时,必然有穿帮。”另一方面,“国产剧看上几集,就知道其雷点、槽点了”。
“何仙姑夫”将各种穿帮镜头拼接在一起,之后慢慢加入人物、解说,使之变得规范。比如《甄嬛传》火了,其中2集便能找出4~5个穿帮,一期找6~7个就够了。
这些短视频可接入广告(如游戏广告)。有些电视剧需要PR,会让“何仙姑夫”吐槽解说,推广一下,一单可收入数万元。“一个月只接1~2次,不会接入太多,多了会伤害粉丝感情。”
两档节目稳定后,“何仙姑夫”的微博、微信后台,也不断有网友爆料,如《甄嬛传》的第几集第几分有穿帮。
网友乐于这样做。他们每次挑出穿帮镜头都会兴奋,很希望找的内容能被爆料出来。这为“何仙姑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得节目在全网的播放量稳定在500万左右。
2014年初,刘飞感知到自己正处于短视频爆发的前夕。“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平台开始与PGC方分成了。”
于是,刘飞想开一档日播节目《囧闻一箩筐》,与粉丝高频互动。“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社交媒体的火爆,让更多的囧人囧事出现,这为日播节目提供了先提条件。”
当年7月,《囧闻一箩筐》开播。
素材来自微博、视频社区、新闻等处。例如有的很无厘头,一位男子去饭店吃饭,他发现点的辣子鸡丁没有鸡,就把服务员砍了;有的不可思议,两人分手,男生非要女生还2000元;有的娱乐搞笑,小偷遇到大妈,练广场舞的大妈把小偷制服了。
刘飞为此节目配备了2个项目组,每组3~4个人,有编导、摄像、后期。2个组中,一个为常规组,一个为热点组。常规组会制作与热点关联不大的素材,如果当天有热点,热点组会临时加进去。“今天发生的事,明天的节目就要出来。”
节目每期5分钟左右,但制作至少一天。
节目一经播出,每期在全网播放量达200万左右,有时甚至过千万。“之前,很多囧事都以图文形式呈现,而现在这些囧事一旦视频化,很容易产生二次传播,在视频平台也比较受欢迎。”
随着流量的增大,“何仙姑夫”的业内排名也变得靠前。它的很多节目甚至得到了奖项,如《麦兜找穿帮》成为爱奇艺年度最受欢迎节目,并在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一届网络视听大会上获得原创大奖。
2014年底,“何仙姑夫”获得天使投资。“原本我还想自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别人的钱,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当时格局太小。”与资本对接后,2015年成为“何仙姑夫”快速发展的一年。
◆ “何仙姑夫”的小伙伴们
2015年年初,刘飞意识到,“何仙姑夫”一直都以穿帮、吐槽为核心,遇到了瓶颈。他想在节目特色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翻拍电视剧。当时他们提出了“玩坏影视剧”的概念。
“何仙姑夫”尝试了第一个实拍——《新神雕侠侣外传》。“想看下网友喜不喜欢,也想磨炼下团队。”
刘飞脑洞很开,将《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的槽点放大。比如小龙女的脸像包子,就把她设定成一个天天吃包子,头上顶着两只大鸡腿的胖子。另外,由于小龙女一身白衣,在节目后半段,她变成了白娘子。
“拍的时候很辛苦。当时济南特别冷,而且还是在山上。”过程中,剧组准备了10天,拍摄了2~3天。“都是早上五六点起来,拍完好几人都感冒了。”
最终,视频成绩并不算突出,播放量维持在几百万之间。但这让网友、平台看到“何仙姑夫”在网剧上的潜力。
刘飞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经验。“拍摄质量、表演、后期制作、视频节奏都有提升空间,接下来就知该如何改进了。”
《新神雕侠侣外传》播完,刘飞并没有急着制作下一步网剧。“团队暂时还没有制作网剧的能力,所以不如转战,先丰富现有节目的内容。之前只是单纯地找穿帮,但现在可以真人演绎。过程中,也可磨炼团队拍摄技能。”
除真人演绎之外,穿帮还可加入更丰富的板块。如一些电视剧常见的穿帮分析,或者一部电视剧是如何拍摄的,“更多的是深挖幕后”。
刘飞策划过几个比较火的专题。如四大名著古装经典剧的穿帮。其中有一幕,唐僧进一家寺庙时,旁边出现了一个拍照的记者。
◆ “麦兜找穿帮”其中一幕
但这次专题不是吐槽,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唤起网友儿时的回忆,让经典再上升一个高度。“最后确实有网友评论说,虽然有穿帮,但我们更喜欢它了。”
7月,磨炼了数月的“何仙姑夫”再次试水网剧,一个是《花千骨外传》,一个是《神编乔卡卡》(8集),都与时下的热播电视剧有关。
《花千骨外传》成绩最好,在腾讯1集的播放量为2000万,年终,挤进腾讯网剧前十。 “当时是在景区拍,很多游客以为我们在拍真的《花千骨》,嚷嚷着要见赵丽颖,挺好玩的。”
这成绩让刘飞认为是时候拍摄系列网剧了,于是有了《神编乔卡卡》。该系列以翻拍的模式,演绎时下的热播剧,每周一期。
◆ 网剧拍摄现场
前3集全网发布,到了后5集拍《芈月传》(腾讯独播剧)时,独家授权腾讯。后者有营销需求,《芈月传》的翻拍可增加原剧的曝光,还可让忠实粉二次观看。
去年10月,“何仙姑夫”拍完第8集,继续挑战自己的边界,想制作一部1小时左右的网络大电影。
刘飞将题材设为一个剧组回家过年的喜剧贺岁。“当时还没有网络大电影贺岁片的概念,所以我们选择让题材与过年有关。另一方面,我们平时找穿帮,挖花絮,都在讲剧组的事,受众与我们对剧组环境更为熟悉。”
拍摄人员共50多人。有灯光、摄影等,规模大了很多。“其整体协调、把控能力对团队都是考验。”
在山东济南,“何仙姑夫”拍了11天。“每天睡3个小时,前几天通宵都很正常。而且赶上冬天了,特别冷。”
有时一些设备出了问题,拍摄暂停,计划就乱了。“稍微耽误一天,就是几万的支出。”然后紧张协调,“本来可以早早收工,又拖了一夜,要连拍24小时”。
有时转到另一城市时遇见雾霾。“一路上都是浓雾,能见度不到3米,而且大半夜的,想想都后怕。”
最终,成绩倒与刘飞预想差不多。但关键在于,经过这次拍摄,刘飞更清楚了网大现状及玩法。“我们更擅长搞短视频节目,所以决定不再自制,而是以联合出品的方式出网大。”
之后,除了几档核心节目,“何仙姑夫”还上线了《姑夫游戏圈》、《姑夫穿了个帮》。
《姑夫穿了个帮》会与热播剧的紧密度高一些。节目从营销角度出发,讲述剧的幕后、爆料,或访谈剧中明星,以吸引更多点击。
今年7月,“何仙姑夫”获得2260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清科岭协基金、华盖文化基金。
目前,“何仙姑夫”已有以《麦兜找穿帮》、《囧闻一箩筐》为核心的3档节目,还有艺人直播、网络大电影等新的品类布局,在全网播放量累计30亿。
其最近联合出品的《丧尸屠城2》在3天内播放量过1000万,在爱奇艺连续4天排名第一。最终,刘飞希望将“何仙姑夫”打造成一个年轻人喜爱的内容品牌。
今后,通过粉丝运营,“何仙姑夫”会尝试电商、游戏授权等方向。“我们开发游戏,交给游戏运营商,一起分成粉丝玩游戏的充值收入。”
/The End/
编辑 邵 希 校对 王 姝
如有报道需求,或需转载、市场合作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