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融资1800万 做投资太痛苦 她的投资人服务平台 让2000投资人摆脱“体力活”
铅笔道编辑部2016/02/25
文章约3500字,阅读需要9分钟
◆  干事理性,说话时又很软妹纸的郭颖哲。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犹如一男一女之间,有时像山,有时如纱,甚是微妙。但对于扮演“雄性”角色的投资人来说,猎寻心仪的创业项目,却是个“体力活”。

FellowPlus是一款投资人服务工具,为投资人提供一个寻找、筛选项目的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投资人工作效率。最终,FellowPlus要做的是涉足专业投资人完整的“募、投、管、退”全流程业务。

◆  在FellowPlus的App上,投资人与创业者可直接约谈交流。

2015年愚人节当天,FellowPlus网页端上线。平台根据投资人注册信息,形成投资人偏好库,利用算法,根据其对项目的偏好和项目在全站投资人的热度进行排序,将他最可能感兴趣的项目展示在最前方。

同样,创业者申请成功后,平台会根据项目信息,为创始人推荐一份按照站内活跃度排序的潜在投资人列表,他可以查看投资人的详细信息,自主投递项目。

创始人郭颖哲曾写道:FellowPlus是为一万人打磨一款产品。“国内的投资人大约一万人,主流、活跃的机构投资人也就三四千。”作为一款看似“小众”的产品,FellowPlus日前宣布获得1800万元A轮融资,由戈壁资本、辰海资本、青骢资本、倍格创业和初心资本共同完成。

目前,FellowPlus注册投资人为近2000位,30%以上为合伙人,覆盖超过300家顶级投资机构;注册创业者超过4000人。

注:   郭颖哲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她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盯上专业投资人

在厦大时,周遭同学如此评价郭颖哲:“如果有一天你不做新闻了,那我们新闻系就没人在这个行业了。”毕业后,她如愿成了媒体人,先后就职于《第一财经周刊》、《创业家》做财经报道。3年后(2012年),她决定离开。离职宴上,她罕见地大哭了一场。

“那时完全不想做媒体了。”除了对内容市场失望之外,郭颖哲开始羡慕那些做产品、做投资的人。“对于影响世界的方式而言,做媒体不够直接。”

她曾有过创业灵感:“为什么一级市场的信息,不能像二级市场那样透明、可挖掘、可交易呢?这里面应该有机会。”空有想法,如何去打造一个产品,怎么赢利,当时的她找不到答案。

正如她一贯理性的做法,郭颖哲没有选择贸然创业,而是进入VC行业自我锻炼。“做投资能最快地让我了解一家公司的发展阶段,提升商业判断力。”

2013年7月,郭颖哲完成了在经纬的处女投——医疗美容应用“更美”App。这个案子让她对自己的商业判断力多了一份肯定。然而,近2年工作下来,她最深的感触是:投资效率低,没时间找项目。

这种情况由基金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导致,难以避免。“完成一笔投资过程很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约谈、收集信息、开会汇报... ...”她曾打趣道:“说 ‘VC 是一个体力劳动行业’也不为过。”

如果能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就能去挖掘更多有意思的项目。2014年初,郭颖哲离开经纬,一边做个人天使,一边完善最初的创业思路。

7~8个月时间,她共参与投资了几个项目,涉及医疗、木材B2B、珠宝等领域。“效率高了很多。”

期间,一次与高榕资本合伙人高翔的交流,让她的商业思路得以完善。2014年5月的一天,高翔跟她讲:“股权众筹可能有些机会,你做过媒体,又在做投资,可以去看看。”

郭颖哲将其对标美国,她看到一组数据:全美注册的天使投资人约有30万。显然,这成熟的一级市场中30万LP是做股权众筹的土壤,而国内90%的超额回报项目垄断在专业投资人手里。与其去实践一个早期概念,不如回归到专业投资人身上,看他们需要什么?“资金和时间。”

“社 会上想做投资的高净值人群,相比自己做投资,不如交给专业的投资人去做,风险更低、收益更稳定。”她解释道:“雷锋网创始人林军有个‘250定律’,首先 你要赔掉250万,才知道怎么做天使投资。对于基金的投资经理们来说,机构替他们交了学费,比如那些被老板毙掉的不靠谱的项目、建议等。”

她留意到VC行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要么转型做个人天使,要么另立门户,成立新基金。

如此,郭颖哲感觉整个思路通畅了。“为投资经理层级的人,提供一个更容易的募资通道。”步子不宜迈得太大,她打算先做基础建设,做一款为投资人服务的工具,为其节省时间、提升效率。

◆  FellowPlus办公室的两只活宝:左边的小黄猫叫 Fellow,旁边的是它“男朋友”Plus。

2014年底,郭颖哲不再单打独斗,在获得几家新锐投资机构的300万元启动资金后,与合伙人王亮、CTO周彦亮一起启动项目FellowPlus。

提升投资人工作效率

郭颖哲认为这套工具的核心是投资人与创业者两端的信息匹配。“很多时候,投资人很难判断这个创业者要不要面聊;创业者也会考虑这个投资人,我要不要花时间去见。FellowPlus则他们提高预判精准度。”当时的VC行业与创业环境为此提供了基础。

一方面,近年来专业投资人数量增多,投资机构基本实现专业化分工。“每位投资人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比如投资哪一个阶段,哪个行业,偏好的币种,关注的领域等。”这些特征都可作为标签,用来完善投资人的线上名片,平台以此为基础帮助其挖掘偏好项目。

另一方面,创业者寻找投资人更为痛苦。没资源、没人脉的创业者,为拿融资,忙上几个月约见几十个投资人是家常便饭。更多时候,一封封邮件石沉大海,一张张名片没有回应......由于缺少经验,找到不对口、不靠谱的投资人,被“忽悠”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中用两性关系来形容资本与创业者的关系。一男一女之间,有时像山,有时如纱,甚是微妙。FellowPlus为二者牵线搭桥,加速配对,类似免费的“红娘”。“它的工具属性又决定了不同于传统FA。”

◆  FellowPlus新版官网主视觉

2015年愚人节当天,FellowPlus网页端上线。投资人和创业者注册后,都要经过一道人工审核。

针对投资人,则有一定门槛:要求从业至少一年以上,有2~3个投资案例,能表述清楚自己的投资偏好。这刷掉了近40%的注册投资人。

早期审核机制颇为严格,郭颖哲设立了一套QA库。投 资人可选择2~3个问题来回答,以此呈现他的投资逻辑。其中一条万字回复令她印象深刻。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孙志超在注册时,为了回答“你的过往经历对现在 做投资有何影响?”,给负责审核的同事发了条万字长文。“看到后惊呆了,现在很多年轻投资人在表现专业性方面很重视。”

另一层面,郭颖哲希望投资人能在FellowPlus建立个人品牌。“有些新锐基金或者性格内秀的投资人,可能专业能力很强,但较为低调,很难被创业者主动发现。”为此,除投资人访谈视频之外,FellowPlus已为800多投资人建立个人主页,接下来还会推出线下品牌活动等,为创业者发现优质投资人。

但繁琐的注册流程也使一些投资人半路放弃。为此,郭颖哲将流程简化,把必填信息卡片化,如关注领域、投资阶段、单个项目投资额度范围、常驻城市、偏好币种等。投资人完成必填信息即可进入审核、发布环节,选填信息可后期补上。

如此一来,众多信息便形成了一个投资人偏好库。平台有一套算法,根据投资人对项目的偏好和项目在全站投资人的热度进行排序,将他最可能感兴趣的项目展示在最前方。

对 于单个项目,投资人首先看到的是项目名称、一句话简介以及团队的背景标签;如果感兴趣,可点击详情之后查看比较充分的项目情况和团队介绍;若继续深入了解 则可查看 BP 获得创业者的邮箱、手机号,或者简单地点击“感兴趣”或“不合适”进行归档(内部称之为BP处理率),BP处理率在50%以上。

对于创业者,FellowPlus制定了一套信息披露机制,如 产品化信息展示,自愿上传BP(上传率80%)等。项目被展示之前,还要经历一道人工审核。审核团队均具备VC从业经验,他们会主动拦截掉一些信息不充分 或有严重缺陷的项目,通过率约为60%。“整个审核流程坚持黑箱状态,和 Apple Store 的 App 上线审核一样。”

创业者申请成功后,平台会根据项目信息,为创始人推荐一份按照站内活跃度排序的潜在投资人列表,他可以查看投资人的详细信息,自主投递项目。“后期,为了保护项目信息,我们把投递项目的主动权交给创始人。比如,有的投资人已经投过竞品,他可以选择不投递,以免泄露信息。”

2000投资人+4000创业者

上线前一周,郭颖哲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短片来预热,内容是访谈6位投资人的合成剪辑。为提高投资人参与度,投资人视频访谈作为FellowPlus的常规内容,每周一期。“结果很多人以为我们要做创投媒体。”她无奈一笑。

这为FellowPlus上线当天带来100多申请项目和100多位注册投资人。此前,郭颖哲靠“刷脸”带来了50余位投资人用户,如高榕资本高翔、博派资本郑兰、光速安振韩彦等。

◆  FellowPlus的小伙伴在团建

郭颖哲曾写道:FellowPlus是为一万人打磨一款产品。“国内的投资人大约一万人,主流、活跃的机构投资人也就三四千。”作为一款“小众”产品,她并没有做过大规模推广。“社会化推广,带来的流量对我们来说没用。用户就这么多,我们把每个投资人的价值看做一个亿,最重要的是产品体验要好,要对投资人有用。”

“有投资人说过,我们的作用是让他从一天看30个垃圾项目,到现在一天见3个好项目。”她笑着回忆:“投资人魏武挥跟我说,用了FellowPlus后,看了不合适的项目就直接不去见了。”

日常运营,她会在知乎、微信公号等平台做一些垂直领域推广。“主要是开专栏,讲一下融资干货之类的。”

2015年10月中旬,iOS版FellowPlus上线,相比网页端、微信端,投资人与创业者可在App上直接交流。“三个版本信息同步,95%的用户会在移动端使用。”

近期,郭颖哲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优化上。“很多功能是投资人或创业者提出来的。”

年前,博派合伙人陈维奇提议,能不能在产品上给投资人、创始人一些压力和紧迫感。随后,FellowPlus技术团队研发了项目热度排序。“排序的维度包括被投资人查看次数最多等,跟销售产品很像,平台用数据告诉用户项目的市场热度。”

目前,FellowPlus注册投资人为近2000位,30%以上为合伙人,覆盖超过300家顶级投资机构;注册创业者超过4000人。 “移动端最高的周活跃度是70%多,平时维持在30%左右。”

2016年,在上线的新版本产品中,郭颖哲计划加入一个新的引擎模块,来帮助投资人主动挖掘项目。对于下一步融资通道的搭建,她表示:“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最终,FellowPlus要做的是涉足专业投资人完整的“募、投、管、退”全流程业务。“我们已经开始在产品上帮助投资人做投后管理工作,比如投资人可以在FellowPlus上将已投资的项目,快速推荐给其他投资人,为项目寻求后续融资。”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shoujiyezi541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铅笔道编辑部发表5690篇文章
铅笔道铁牌记者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