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李丰、极客帮投他400万元 只因他创办的BeeCloud 让程序员3行代码完成支付功能
铅笔道编辑部2015/08/29
文章约3300字,阅读需要9分钟

文丨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读:从清华、美国读博、再到Google,“好孩子”黄君贤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从06年看到王兴宣传校内网,到09年自己开发APP,赚得第一桶金。“学霸”黄君贤的内心并不安分,创业的种子一步步萌芽、长大。

2014年,在美国写了7年代码的黄君贤回国,创办了BeeCloud。他开发出一套支付SDK,让程序员三个月才能走通的支付,3个小时就能完成,只需要三行代码。

今年上半年,该项目获得400万元天使投资,资方为IDG前合伙人李丰创办的FreeS资本和极客帮。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注: 黄君贤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读博士or创业?

2006年,清华大学校园内,电子系的王兴在演讲宣传校内网。见此场景,隔着一栋楼的计算机系,一个小伙很受鼓舞,他开始上网浏览王兴的创业故事。

那天,他成了校内网的第8044个用户,接下来的时间,很快,他看着校内用户突破了100万。大学二年级的他觉得很神奇,对旁边一个同学说,“我们以后有机会也去创业吧”。

小伙叫黄君贤,2004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四名,入学即进入只有25人的“软件科学实验班”(俗称“姚班”,由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立)。两年后,按照父母的期许,他顺理成章地拿着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读博士,主攻移动云计算方向。

在美国东北部的“大农村”(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黄君贤过着快乐而孤独的日子,每天都在写代码。2009年,他无意间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年,苹果推出了iPhoneSDK,当时应用商店的App寥寥无几。业余时间,我就写了几个App放上去玩一玩,没想到,其中一个APP带来了十多万美金的收入”。黄君贤回忆,那款APP最后累积用户超过了350万,每天广告收入峰值超1000美金。“我算了下,比我毕业后去Google工资还高。”

当时有投资人找他商业化,前提是必须退学去纽约。为了读完博士,黄君贤拒绝了。他笑称自己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按照原本规划的路线,不会轻易偏离一步。

由于学业繁忙,黄没时间运营,那款产品慢慢陷入沉寂。但这段经历,却为黄君贤回国创业埋下伏笔。

“我当时要做一个share功能,要写3000行代码,大概要花三个星期。写之前,在Google上发现了一个share SDK,只需要写几行代码就搞定了。他们把你要做的事情全部打包成一个SDK做好,我调用之后就完成了。”黄君贤说:“没有这些SDK,我一个人不可能两三个周末就开发出这个产品,也体会到完整开发一个产品有多难。回国做的事情,都是围绕为开发者提供服务。”

回国前即被投资人盯上

熬完5年博士生涯,黄君贤进入向往已久的Google。“去的第一天,我就觉得不可能长待。”半年后,黄便觉得烦躁了。“尽管Google待遇很好,但真正落到你一个小螺丝钉身上,要做的项目,其实是很boring,不是很能发挥你的创造性”。

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27岁的黄君贤觉得自己提前进入了养老节奏。在美国加州慵懒的阳光下,每天开着车上班,有免费的食物,免费的水果,安逸的周末... ...

一个周末,黄在钓鱼,这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但却开心不起来。“在旧金山的海边,忽然想到自己以前写过的APP,想到王兴创业的故事,自己还在这里钓鱼。觉得鱼还是过几十年再钓比较好。”黄觉得自己从清华到Google,熬了这么久,是时候做自己的事了。

心有不甘的黄君贤开始谋划回国创业。2013年末,他加入 HYSTA 华源科技协会,申请了1个项目,顺利通过,跟随参加了一次China trip,组织方的目的是帮助在美华人回国创业。

南至海口,北到北京,在中国走了一圈,黄君贤感受到国内的创业环境真得很好。经朋友介绍,在上海,黄第一次见到前IDG资本合伙人李丰。“我想做云计算服务。”李丰马上说“这个不错,要不你马上回来干,我投你几百万。”黄君贤拒绝了,“觉得他怎么这么快做决定,是不是有点草率。感觉挺不靠谱,就是在忽悠我回国。”见面前,黄不知道李丰是谁。“后来老看到他的新闻,才知道他的影响力原来这么大。”

李丰的话,多少给了黄君贤些信心,觉得可以在国内试一下。他联系到当年要一起创业的清华同学,让他先启动项目,成立BeeCloud,自己在美国先“兼职”。一个月后,他们选在苏州成立公司。“苏州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优惠政策,办公室三年免租,100万启动资金,100万的住房补贴。”

2014年4月份,黄的合伙人从北京辞职,在苏州全职做项目。黄还在美国中国飞来飞去,“那段时间,飞了十几次,朋友都笑我坐飞机跟打的似的。”持续到9月份,公司注册完成,团队基本组建,黄觉得万事俱备,从Google辞职。

“退掉了房子,卖掉了陪我5-6年的车,所有的东西都卖掉了”。回国前一天,在旧金山机场,黄君贤一个人拖着一堆行李,“既留恋,又对国内充满未知,有些恐惧。”这一次,他破釜沉舟,说服了父母,第一次“偏离”了既定的人生轨道。

专注支付SDK开发

回到国内,苏州政府给了黄君贤一个临时办公室。“在南京大学的研究院的一个教室,3个人开始慢慢开发项目。”

黄君贤最早的方向,是为程序开发者提供全套的云服务,整个数据的后端全做。期间,他凭借此项目还拿了不少创业大赛的奖。到了14年年底,黄感觉不太对,发现国内的云服务平台已经做得很成熟。“此外,工程量太大,我们5、6个人做了8、9个月,才做了20%。”

“必须快速调整。”黄发现现在做支付SDK的越来越多,支付宝、微信支付、微信红包、京东支付、易宝支付,百度钱包,都在做。“行业瞬息万变,像支付宝,时不时推出一个新SDK,那开发者就要重新去弄一套。O2O又这么火,线下的扫码支付、Pos机特别多,无论什么项目,支付都是必须的一环”黄觉得这个市场足够大,离钱近,足够细分,技术上自己足够擅长。

黄君贤把想法及时跟李丰、蒋涛(CSDN、极客帮资本创始人)沟通,后者是黄当时接触较多的投资人。收到二人的认同反馈后,黄开始专做支付SDK。“相比之前,服务的对象、理念都是一样的,支付服务是原来业务的一部分。”

不久,黄君贤接受了来自李丰、蒋涛的天使投资,共计400万元。

对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接通支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支付的接口有很多,比如支付宝、银联、微信等有十几个;支付编程的语言,有Java 、PHP、Python、NET、JS,有7、8种;支持平台也很多,iOS、安卓、网页、微信公众号、H5等。开发者如果自己去做的话,一般要2-3个月才能接通2-3种支付,流畅性还不一定好。”

做之前,黄自己的团队先用传统的写代码方式,走通了一遍。“我们团队很多是清华计算机系科班出身,自己做一个接口都要2、3个星期,然后一个渠道2、3个星期,加起来2、3个月。一般的团队时间会更长。”

3月份,针对移动支付,黄君贤推出了“秒支付SDK”。开发者不需要写具体代码,直接接入秒支付,几行代码就能实现支付功能。“有了我们之后,程序员基本2、3个小时就能把全部支付接通。”

在同行都在集中火力主打移动支付SDK时,黄君贤发现,网页支付交易量仍然占到电子支付总交易量的83%。3个月后,他推出“秒支付Button”,程序员不需要下载任何SDK,只需3行代码(有一行是自动生成的)便可接入支付功能。

对于黄君贤来说,做一个支付的SDK,技术并不难,这不是他们的壁垒。“我们是把支付做成一个云服务,连接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应用,有上百万的用户同时在支付。这种技术还是很难,需要云架构,支持高并发,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要把这个系统做得稳定、流畅、安全,后面还把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呈现给用户。”

相比于其他做支付SDK的同行,黄君贤做得更重。“不少同行都是让用户自己买服务器,他们在后端部署SDK来做,我们相当于把前端后端完全打包成一整套服务,客户首先接入我们的API,后端的服务就不用管了。我们保证整个服务的安全流畅和并发的支持。”黄君贤介绍,服务端的人连服务器都不需要了。“其实很多写APP的人,他们不喜欢自己做服务器,我们帮他把服务器后端的事情全都做了。”

客户比想象中少

上线前,黄君贤通过朋友,积累了7-8个客户。他把他们放在qq群里,有问题,及时线上解决。

起初,黄君贤很乐观,觉得只要产品做好了,客户就会蜂拥而至。“秒支付SDK”推出时,他只是用微信公号、自己的朋友圈宣传了下。一个月,一个客户都没有。他有些慌了。

后来,依靠百度、Google关键词搜索和网页广告,黄君贤慢慢积累了一些客户。“开始是几天有一两个客户联系我们,后来就是一天几个,现在是一天几十个,我们的第一个QQ群已经500人了,现在开了新群。”

“别人要用支付服务,云的服务放到你这里,他就会问你,你有哪些客户啊,你回答不上来,他会怀疑你是不是骗人的。”黄君贤分析早期获客难的原因后,决定要先做一个标杆客户出来。

7月份,黄君贤遇到了这样的客户——某香港上市公司,一年的线上交易额约一百亿。“他们在网上找技术合作方,找了很多家,比较之后,联系到我们,负责人是清华校友,看好我们的云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我们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双方很快敲定了合作。”黄君贤表示,针对这样的客户,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对于早期用户,黄君贤采取了免费的策略。目前,已陆续有一定客数量客户开始在BeeCloud上跑支付数据。10月1日,针对中小客户,他将出台一套收费方案:单月交易额200万内免费,超出部分收取0.05%服务费。

客户不够多,黄君贤反思:市场推广是短板。“最早的团队,全是做技术的,没有意识到还要找市场合伙人。比如我们A轮之后,每年的公关费用至少要几十万。之前觉得我们永远只会打免费广告,根本没想过花钱做任何事情。”目前,黄已经找到了两个有6年左右经验的人来做市场。“苏州招人太难,离市场远”。黄君贤把市场销售团队放到了北京,9月15日,北京办公室正式开设。

到9月份,黄君贤计划先把支付渠道做齐全:完成第二梯队支付接口和跨境支付接口。产品展示上,给客户展示更多的数据分析。此外,他在筹备一个线下支付重磅产品,目前暂不方便透露。

从学霸到创业者,黄君贤正在一步步适应着角色的转变。

已融资的项目求报道,请加微信号shoujiyezi541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进一步了解铅笔道请点击“阅读原文”。

铅笔道编辑部发表5666篇文章
铅笔道铁牌记者

热门评论

  • 周越
    已阅已阅。
    2021/03/31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