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融资300万 大学翘课难逃法眼 他向三本职高销售教学平台 160所高校试用
铅笔道编辑部2016/03/29
文章约23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 “课堂派”创始人曹顺达
文| 铅笔道 记者 雨桐
导语

2014年,时任百度产品经理的曹顺达(以下简称“曹”),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搭建了“课堂派”网站雏型。“当时每天都做到凌晨。14年11月,我们已有两千的用户量。”

同年年底,他与在爱奇艺工作的北大研究生同班同学——陈杰宾(现任“课堂派”CTO)一起离职创业做了“课堂派”。

“A+课堂派”(一下简称“课堂派”)是一款面向高校师生的课堂管理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完成管理教学、编辑课件、审批作业、查论文重复率、分析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在线添加课程、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参与在线测试等。

11月20日,在离职后的一个星期里,曹获得同门师兄马卫东10万元种子投资。就在14年的最后一天,曹又拿到华创盛景300万天使投资。

曹顺达说,签署天使轮投资的那天,是他创业以来最高兴和难忘的一天。

注:    曹顺达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离职百度、爱奇艺

聊起课堂教学管理的痛点,曹深有体会。“我和我的合伙人陈杰宾,都曾在学校里做过助教,工作起来都是些琐碎又机械化的事务。比如帮助老师收发作业,传达老师的话,或是批改简单的作业。45个同学交了43份,还要花很久的时间排查哪两个同学没交。然后批改,批改完了再反馈,非常浪费时间。”

同是北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曹和陈,想到可以做一款帮助老师和学校的在线课堂管理工具。“调研后我们发现,其实国外的同类系统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但价格昂贵。国内只有几所实力顶尖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才有经费和能力引进购买。

比如“Blackboard(黑板)”、“Moodle”、“谷歌课堂”等。以Blackboard为例,学校第一年购买需支付64万元,限定8000用户量,后续每年还会收取几万元社区服务费。

“如果需要移动端还要加30%,需要SaaS服务再加20%。后期如果用户数上升,不是8000而是10000多,那起步价格就是一百万。”国产软件价格相对便宜,但功能和质量上相对欠缺,与国外的没法比。

国内有“方正软件”“阿拉校园”和“蓝墨云课堂”等。“方正软件”一套30多万卖给学校,每年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每5年升一次级,升级时还需再付费。

曹发现国内功能全面的线上教学管理平台是块蓝海。“有了想法后,我们俩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做网站、搭框架,每天都熬到凌晨。14年年底,MVP(最小化可应用版本)用户数量达到两千,这让我们看到希望。” 于是,曹和陈分别从百度和爱奇艺离职,决定创业做线上教学管理平台。

离职后,曹走访调研了很多学校,最终得出结论:将产品目标群体定位三本类院校和职高。“越好的学校,购买和试用的流程就越长。规模较大的学校,会首先找老师试用,满意后再让一个学院试用,最后才是整个学校,这个对于我们创业初期是很难扛住的。”

而规模稍小的二、三本类院校,资金上没有条件购买国外的工具,规模上也更适合使用。最重要的是,这部分院校在国内占绝大多数。全国2600所高校里,985学校有45所,211院校也就一百多所,只占零头。剩下的都是二本三本以及其它类型院校。

课堂管理工具

找到用户群后,曹开始升级优化产品。“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有一系列场景。如备课、课堂上教学互动、记录考勤、课后批改作业、教学备份、自我教学改进等。国外已经有先进的平台辅助老师做这些事,但目前国内还是依靠人工完成。 ”

◆ “课堂派”师生端班级主页

因此,曹在之前简化版的基础上再次改版。2015年6月1号,“课堂派”正式版面向高校上线。定价10万元/年,没有附加费用和用户人数上限。作为辅助老师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在线平台,“课堂派”以PC端为主,以微信为辅。PC端分为学生端、老师端和机构端(教务处、校长)。

以专业课程名称为核心,老师和学生的PC端划分为作业、资料、公告、测试和互动五个独立的功能板块。◆ “课堂派”主要功能

学生端和老师端首次注册--填写手机、密码、姓名、学校——登录身份(助教、老师或学生)——系统会生成二维码——学生扫码绑定微信——学生与老师建立联系。“这样就避免了,老师手里只有学生姓名和学号,无法联系学生的问题。”

◆ 自动签到系统

经过一个暑假的测试和摸索之后,曹决定推出“课堂派”机构端(PC)。在之前推广中,教务处的负责人提出:平台只有学生和老师端,没有教务人员的参与监督,学校将无法控制教学信息。若想在学校中规模化应用,必须开发机构后台,实现由学校统一管理,为院校带来教学上的利益。

曹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同年9月,“课堂派”机构后台上线。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或副校长)可直接使用学校官网邮箱和密码登录后台。“传统的企业端软件,更多的是数据的堆砌,教务人员根本没时间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派”除通用基础性功能外,平台使用大数据评估,直接显示比率。教务管理人员可一目了然地获取全校师生教学学习总数据(包括师生沟通活跃度、全校学生考勤、作业、成绩等)。数据可追踪到每个班级的每位老师和学生。

上线之后,除了产品内容研发外,曹的重心更多放在商业拓展。“我们组建了自己的BD(业务拓展)团队,通过短信、电话,再加上去当地学校直接拜访的方式,慢慢去认识老师,与学校不断地接触。”第一批免费试点院校包括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吉利大学、北京城市学、信息科技大学还有北京大学。

不只是工具

与正方软件、”Blackboard” 、“谷歌课堂”的模式一样,“课堂派”提供云端案例SaaS服务。但是曹对自己产品的定位有些不同。“他们只是一个基础教学工具,而我们是一个教育社区的入口。“下一步我们会连接第三方教学资源,着重开发数据挖掘这一块,深挖老师和学生端的价值。”

老师的层面,利用“课堂派”打通各个学校老师之间的社交关系,让平台成为老师学术交流的社区。在此基础上可完成论文和教学项目的合作。对于学生端来说,未来可以尝试在线学习教育和职场类培训。

“因为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精准定位他的年纪,他喜欢什么,哪一科是成绩最好,定义他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是否要出国。如果你是大四,我们会为他推荐职业培训。如果处在大一到大三,则可以帮助学校内部推荐优秀人才。”

至今年3月8日,“课堂派” 已经与160所学校签约免费试用+增值服务的协议,4所高校已经付费购买。累计用户总数达237921人(老师10820人,学生227100人)。随着老师用户的增多,学生用数量成倍增长。老师与学生户比例约为1:100。

平台访问量日活为8%,周活30%。70%的老师都发布过作业,60%传过资料和公告,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为考勤和公告。使用最多的科目为文科、工科、理科和医学。

未来,曹顺达计划将“课堂派”打造成为国内高校教学系统的入口,“老师和学生每天的教学和互动都需登录平台进行,这将是云和移动时代带来的特有轻松教学方式。”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wangyutonguk;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铅笔道编辑部发表5666篇文章
铅笔道铁牌记者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