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是国内专业的创投信息服务商,为客户(投资机构、创业者等)提供创投新闻、投融资数据、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旗下主要分为两大业务:媒体与数据。
创新公司戴上他的MR智能眼镜 用你的眼睛PS现实世界 已合作十余家企业
铅笔道编辑部2016/05/30
文章约21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 “易瞳科技”创始人梁剑泓(左)和艾韬(右)

文| 铅笔道 记者 孙娇

导语

“哇,好东西。”

“投不投?”

“再考虑考虑吧。"

在与投资人谈融资时,艾韬和梁剑泓经常会遇到以上场景。他们的产品“介导现实智能眼镜” 被朋友称为“黑科技”。

“因为真的太新了。”时下VR炙手可热,而MR(Mediated Reality,介导现实)概念还不为人所知。

“MR结合了VR与AR的优势。例如,我在看一朵花。VR让我沉浸在花的虚拟世界;AR让我看到花,以及叠加与花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而MR眼镜能让我控制眼前的事物,让花变个颜色,或者跳支舞。”

艾韬的导师Steve Mann(穿戴电脑之父)一直信奉,智能眼镜的发展趋势会逐渐从VR、AR向MR过渡。四年前接触到Steve Mann教授后,艾决定在智能眼镜领域创业。

2015年5月,艾韬和梁剑泓成立MR智能眼镜公司“易瞳科技”。彼时,他们已获得乐搏资本和PreAngel的天使投资。

2015年12月,“易瞳科技”推出全球首款MR智能眼镜VMG。产品迭代历时一年,已陆续与十几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今年4月,“易瞳科技”获得中科乐创领投、艾瑞资本跟投的Pre-A轮投资。

注: 艾韬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艾韬和梁剑泓如此形容两人的合作。两人结识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所高中预科,已有近十年的交情。

当时一起搞乐队,梁剑泓弹吉他,艾韬敲架子鼓。“就像我们俩的性格,一个外向,一个沉稳。”

艾的创业想法源自硕士阶段的学习。他师从Steve Mann教授,研究智能穿戴设备。“教授一直信奉MR将会是VR和AR的下一个阶段。”从认识教授开始,艾就确定了在智能眼镜领域创业的想法。

◆ Steve Mann教授(左)和艾韬(中)以及同学

MR与AR比较接近,都是在现实中叠加虚拟画面。最大的不同是,大部分AR眼镜均为光学透视。“投射出来的图像是半透明的,对现实画面没有较强的遮挡效果。换句话说,AR只能叠加,但不能修改现实画面。

而MR眼镜采用的是视频透视。“相当于对画面实时P图。一方面,如果是与现实画面叠加,可以完全遮挡现实的一部分画面,叠加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不但可以在现实画面中增加图像,还可以删减图像。”

梁剑泓热爱摇滚,研究生(加州艺术学院)期间与伙伴一起帮人写软件、做网站。他说:“创业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爱冒险的摇滚青年。”

◆ 摇滚青年梁剑泓

2014年硕士毕业,两人相聚多伦多,坐在一起聊天,“要找一件可以一直做下去,坚持5年、10年的事情”。

此时,艾韬在MR领域的想法也吸引了梁剑泓。“一方面,我们觉得MR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这个领域在国内还是空白。”两个小伙伴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回国创业成立MR智能眼镜公司。

彼时,国内VR、AR公司正受到资本热捧,而“易瞳科技”没有同行者,甚至连参照都没有。

第一代易瞳VMG发布

他们想做一款基于视频透视技术的MR智能眼镜。确定创业方向之后,两人开始注册公司、见投资人、做原型机。

幸运的是,耗时一两个月制作的原型机,虽然粗糙、简单,但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艾说:“当时的体验并不好,延时很严重。但投资人觉得东西很新。”创业初期,他们就拿到了乐搏资本和PreAngel的天使融资。

2015年2月,“易瞳科技”注册成立。招人成为当务之急。

艾韬认为智能眼镜是一个大的交叉学科,各个部件都会影响整体效果。“我想要找到在各个单科上比我牛的工程师,然后再把他们整合起来。”基于此想法,艾韬设定了结构工程师、FPGA(芯片名)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等八个工程师角色。

团队确立以后,公司着手研发产品。他们先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打磨出第一代主板。“由于没有参照,刚开始只能把所有的部件组合在一块板上,慢慢地跑通算法。第一块主板大小达20几寸。后来,随着算法的优化和性能的提高,第二块主板就只有iPhone 6那么大了。”

◆ 密密麻麻的产品设计图纸

近半年时间,团队一共迭代了五块主板。实现了结构设计的优化以及与工业设计外观的贴合。

同时,团队也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一方面,他们采用了FPGA的半制定芯片优化视觉算法,从而将延时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以内。

另一方面,他们将本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导航的SLAM技术用在MR智能眼镜上,从而实现了眼镜对人眼视角的判断。“比如画面中有一个虚拟的小人,当我从远处看,它应该变小,往近处看,应该变大。SLAM技术能让眼镜随时跟踪我的视角,将虚拟画面完美的叠加在现实世界。”

2015年12月,“易瞳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介导现实智能眼镜——易瞳VMG。“感觉曾经只能画在纸上的东西终于实现了。” 艾韬如此感叹道。

◆ 第一代易瞳VMG

与十几家企业合作

然而,产品诞生的同时,公司正遭遇融资困境。“一方面,恰巧遇到资本寒冬;另一方面,反复被投资人问到应用场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想通。”

梁认为,投资人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热情,他们更关心产品的商业化。于是,在改进产品的同时,他们开始与其他行业加强沟通,考虑内容合作等。

他们逐渐确定了在教育、泛娱乐、营销等几大领域与相关公司合作的思路。 目前,“易瞳科技”已与十多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硬件产品,以及软件方面的共同开发服务。

商业合作顺利推进,“易瞳科技”也获得了资本青睐。今年4月,“易瞳科技”获得中科乐创领投、艾瑞资本跟投的Pre-A轮投资。

近来,也有一些国际知名IP的合作正在酝酿。4月28日,在北京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原漫威金牌主画师—Walter A. McDaniel体验完“易瞳VMG ”DEMO之后,赞不绝口。对方还热情展示了自己正在创作的一些动漫原画,之后双方达成了内容合作的初步意向。

◆ 团队与漫威金牌主画师—Walter A. McDaniel热聊。

“未来,我们也许会在解剖学的课堂上运用MR眼镜进行虚拟动物的解剖实验;或者观察八大行星的运转。”谈起MR的应用以及会对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艾韬和梁剑泓语气兴奋而坚定。

6月铅笔道有场VR沙龙  快来参与!

慢热两年后,VR终于迎来元年。今年,是否是创业者进入的最佳时机?

有创业者说,VR只是一个技术,里面的任何产业链条都存在机会,内容、工具、硬件......只缺一群有想象力、执行力,敢于冒险的先行者。这位先行者,可能是你吗?

6月,铅笔道将在北京举办VR沙龙(时间地点稍后公布),邀请一线的创业者、投资人前来探讨分享,如果你有兴趣,请点击报名吧!

铅笔道编辑部发表5650篇文章
铅笔道铁牌记者

热门评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打开铅笔道APP,发表评论
APP内打开